1、产地
尼泊尔凤眼和国产凤眼,无论在皮色,密度还是盘完效果上都有极大的差别,价格更不可同日而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真正的尼泊尔凤眼在北部山区六千米以上的海拔长着,所以无论国内哪里去嫁接,肯定出来的东西有差别。特别是国产近年嫁接出的小凤眼,所以请看清楚再做价格方面的比较。尼泊尔凤眼普遍在1.2CM以上,小的极其罕见。
2、皮质
密度和皮质是直接影响盘完最后效果和皮壳包浆的最最关键因素,同样都是尼泊尔凤眼菩提子,建议选择自然黄皮籽,黄皮籽变色慢,但是过了尴尬期会给您脱胎换骨的美丽颜色,而红皮子所谓熟透了的籽可能起初变色很快,但是颜色月盘越重,越来越黑,最终失去凤眼最美的枣红色效果。
3、纹路
凤眼菩提子的纹路选择十分重要,以往我们选择金刚菩提子时发现,即使我们选择的纹路不是十分接近,当我们穿在一起时整体感还是会提升,纹路不是很一致的籽也不那么明显了,而这个情况在凤眼菩提子来说恰恰相反,如果单看就是异类的籽,那么串在一起时就更加明显,很不统一,严重影响整条凤眼菩提的整体感。因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建议您如果选择致密细纹的那就都选这样的,如果喜欢纹路较深比较粗狂的,那就尽量都选这样的,包括凤眼的菩提的“眼”尽可能都选择比较正的,样子一样的。是突眼的都突眼,是凹眼的都凹眼。
4、尺寸
如前所言,11mm以下会有没成熟即采摘的炒作品种无价值但价格高,正常的成熟的凤眼菩提子百分之九十九的尺寸都是13-15的。12mm以下,16mm以上的都少。因此小尺寸的凤眼菩提子比较珍贵。
5、鉴别
因为凤眼小的很少,而酸枣核尺寸小的很多,而且有些酸枣核价格便宜,所以有些人把酸枣核冒充凤眼卖,这时候有个凤眼标本就不容易被骗。
下图为真品尼泊尔凤眼
下图为酸枣核
6、处理方法
因为处理方法不一样,凤眼习惯被划分为酥油凤眼和水凤眼,这是指处理凤眼原果的时候是用酥油浸泡和用水浸泡的区别。传统尼泊尔凤眼都是酥油处理的,近两年酥油涨价,一些无良商家开始采用水浸的方法,但这样得到的凤眼不地道也不耐用,同时有的商家用其他油脂浸泡炸煮凤眼,说是酥油煮,这样的凤眼容易分辨,手摸上去感觉油乎乎的,不爽手,故而应该购买时应该警惕。
酥油浸:
酥油煮:
很多藏传佛教徒使用的凤眼念珠都需要一番很复杂的供养程序。一般当年下树的原籽被采购回来都要先经大喇嘛加持去煞,然后磨成藏式桶珠用酥油进行煮制。煮制过程中会依据藏区各地的不同习俗加入红茶、朱砂、麝香等材料。这样煮过的凤眼皮色一般都呈深红色甚至暗黑色并且会带有一股天然的酥油奶香,尤其是尼泊尔人在煮制过程中会加入印度大吉岭的特产红茶,珠子上出来的香味比**这边单纯的酥油香还更多一股清爽的感觉,闻之非常殊胜。这种凤眼不仅颜色藏范儿十足,而且手感绵软舒适,最适合日常盘念。
凤眼菩提的形制
1、原籽
最初大部分印度教徒的念珠都是将剥下果皮的原籽清洗晾干之后直接使用。生长成熟的原籽皮色呈淡红色,眼纹清晰,眼珠突出。传统汉传佛教的凤眼念珠也多见这种形制,配饰简单清爽,非常符合古代中国人的简约审美。现在国内好多老牌的凤眼迷们还在坚持玩这种自然型原籽,把玩数年后外表会呈深红色甚至紫黑色,包浆厚重,皮质玉化,视觉效果清新朴素却古风盎然。
2、切片
受到藏传佛教审美的影响,现在凤眼的主流就是切片。把原籽两端部分磨掉,做成藏式念珠,已经成了凤眼玩家的首选。磨多磨少,切片薄厚的形制已经五花八门:微切桶珠、倒角鼓珠、车轱辘、极限薄各种工艺无所不用其极。一般来说切片基本上都保留了原籽的外皮和眼型不动,矮桩的形状更适合搭配一些漂亮的藏饰,不仅把玩出来和原籽是一样的效果,还可以融合藏饰鲜明颜色的繁复搭配,视觉冲击力极强,年代越久越是美不胜收。
【藏式】微切
车轮珠
倒角桶珠
扇面
3、磨皮
磨掉原籽的凹凸纹路,只留下眼型和斑纹,形状正圆。这种形制并无古老依据可循。
高抛
轻磨
4、镶嵌
藏区传统工艺,就是将酥油供养过的老凤眼漏眼的部分或者将新凤眼的眼仁部分挖掉,然后嵌进松石、南红、珊瑚、蜜蜡等等藏传佛宝;也有将凤眼菩提中间一圈全部挖掉镶嵌的,这样做出来的单珠效果五颜六色,不仅可以将眼型不正的珠子也一并利用,而且也营造出一种藏传美学的典范。
说到凤眼镶嵌,想起现在有不少人开始出售镶嵌银钉的星月,我个人不提倡镶嵌,第一是无古法可循,第二我认为过程对星月本身结构会有破坏,第三这也是商家的一种噱头。最后在文化多元的今天,还有其他凤眼的形制,就不一一罗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