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南红圈走一遭,我们肯定会听到这些话,“南红不红一世穷”、“无裂不南红”,或是那句大名鼎鼎的赞南红的话语,“体如凝脂,精光内敛,质地温润,脉理坚密”……国人有多爱中国红,南红就有多红,因此,在南红的世界里,“色”曾主导了价值,颇有点“一红遮百丑,不红毁所有”之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红也开始进入了多元化审美时代。有人欣赏锦红的浓烈,也有人喜爱柿子红的醇厚,有人爱冰上飘红的意境,更有人欣赏如熊熊烈火的火焰纹……当“色”不再作为评判南红的唯一标准,那南红的品质好不好又该如何看?南红中,到底谁更为难得?这成为当今南红玩友最为困惑的问题!今天,我将行家里手会挑南红的秘密告诉大家。
好南红,视觉上有美感
人都是视觉动物,若作为珠宝,不具备视觉上的美感,价值肯定不会太高。尽管,大家或许欣赏锦红,或许喜爱冰火的激荡,还有人喜爱浑厚感……色不一而足,但我们无一例外地发现,颜色越红艳,底色越一致,越拥有诱人的宝光。
因此,南红早期形成的认识便是:以正红的锦红最为珍贵,醇厚的柿子红次之,出挑的樱桃红也是佼佼者。后来,随着冰飘等品类的崛起,“视觉上的美感”也得到拓展,形态出众、意境好也大受欢迎。
好南红,视觉上一定是美的。因此,若是颜色发闷或是带黑、带灰,总之看着不舒服,譬如狗屎黄,价值就比教低。而冰飘、红白料或红黑料靠着出人意料的俏色雕刻,意境美的价值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好南红,玉性很足
若一块南红被赞“体如凝脂,精光内敛,质地温润”,毋庸置疑,这块南红已经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由雕工或大小、有无杂裂左右。玉性,是玉行常用的词,主要指玉的晶体颗粒和晶体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光折效果和通透性,玉性越足,看起来越有温润感;而玉性差,则质粗,看起来更像石头。好的南红,拥有一种特殊的胶感和厚重感,是一种玉的质感。
以目前南红产地的整体性来看,保山南红的玉性最好,凉山南红次之。而保山南红多半加工成亚光或自然光产品,凉山南红则喜抛高光,缘由也在于“玉性”:无裂不保山,保山南红多裂,需弱化玉性来遮瑕,日后盘玩玉性会凸出,色泽也会慢慢变红艳;凉山南红相比保山南红,石性更重,高抛光可增强玉性,增加美感。
不过,玉性这事,也不能单以产地论“英雄”,譬如凉山南红中的瓦西料玉性就十足,有些甚至盖过保山料,可与和田玉中的羊脂玉相比并论。雕刻师傅称,南红与其他玛瑙不同,更坚硬细腻不吃刀,更像白玉,这也是南红能封“玉”的原因。
好南红,具备完整性
物以稀为贵,南红以“完整性”为难得。保山南红论色泽与质地是高于凉山南红的,不过却从清中期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为何?只因一个字“裂”。保山南红的裂,不仅困惑着南红玩友,连行家里手都束手无策,因“裂”无大器,完整性差制约了保山南红的发展,因此南红一度绝迹于江湖。
后来,随着凉山南红的发掘,完整的大块材料的加入,才令南红红遍神州大地,这是后话。收藏级的南红,肯定需要具备完整性,且体量越大越稀有。
好南红,一定要有好工
好马配好鞍,好料需好工。在玉石行,我们讲究的是“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又有人说,“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料子好不一定出精品,鬼斧神工的工艺却令人拍案叫绝。
南红器件对“工”的要求有时甚至超过“色”。一块好料,若是遇上一手烂雕工,就废了;一块普通的料子,若是遇上好工,有时也令人眼前一亮。雕工之于南红,如画龙点睛之笔,可点亮整件作品。
一件传世的南红,集红、糯、细、润、匀、冰之妙,得体如凝脂,精光内敛之感,聚匠心内蕴,实在是所见不多,这样的南红极为难得,或许如徐志摩所言,“得之,我幸”!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有以上几点之一二的南红可玩,便可知足了!